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159章 财源 (1 / 7)

第一百二十四章 财源

现在的楚州商团发展极为迅速,在王静辉“来料加工”的思想下,尽管楚州还没有足够的棉花和油菜籽,但通过从外地大量购进后,加工成油料和布匹再通过便利的陆路和运河交通输送到大宋各地。每天来往于楚州的全国客商不计其数,也带动了楚州其他产业的繁荣。

楚州现在的繁荣并没有迷惑王静辉的双眼,他知道宋朝这一历史时期是处在自然灾害高发阶段,粮食便是天大的事情。回到楚州后,王静辉赶上的时间正好是农田春播,去年试种的双季稻在这个时候便开始在楚州全力推广了,自去年晚稻收上来后,他便把那些双季稻种植“专家”们派遣到楚州各地去宣传双季稻种植技术,各地的县官等主管地方官吏务必要全力配合。

好在王静辉的“双季稻”是使用的稻种不是新培育的新品,只是在播种时间和第二季稻种选择搭配上有所不同而已,耕种方式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,所以只要一宣传便可以耕种了。当然也有些农户对此很怀疑,但王静辉也没有强制推广,只是让这些“专家”带上他们的成果去展示,并且在税收上加以优惠,虽然这样效果比较有限,但经过统计后,楚州耕地面积还是有近一半的农户都决定种双季稻。

随着新式纺织机械的应用,商户对棉花的需求也是大量增长,去年因为没有赶上棉花种植,纺织商户所使用的棉花大多数都是从外地“进口”的,棉花的价格也有很大的涨幅。今年受到本地纺织工业再次扩容的刺激,原本并不种植棉花的楚州也开始出现了大量的棉田,并且还刺激了淮南东路很多地方的农户都开始种植棉花。

棉花的广泛种植固然让王静辉很高兴,但他的心中确实感到非常惋惜:种植棉花的利润固然是很高,在这个时候粮食远远要比棉花更重要!所以他将楚州商会和各县的官员在棉花种植前都给召集起来,在楚州城开一次棉花种植会议。会议的议题很简单:种植棉花的同时必须保障粮食的生产!有些官员对此很不理解:他们都看过双季稻,对于他们来说,双季稻的产量完全可以弥补这个空缺,而现在看起来棉花更具有经济价值,照此发展下去将不会比茶叶差到哪里去。

双季稻在楚州推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


最新历史小说: 奇妙空间:我给古代空投外卖千年大秦:西汉末年开始的帝国大秦:始皇被我怼得心服口服小小假太监综武:敢问庆帝,我何错之有?红楼:我是贾琏三国从海岛屯田开始风雪持刀人大唐,我刚穿越,竟给我发媳妇三国:我不是曹睿嘉靖承明亮剑:我有杀敌积分兑换系统逍遥老地主,开局科举揭皇榜!红楼:捡到一只林黛玉家父李世民,请陛下称太子三国,我真不是上将!大唐:长生千年,被小兕子曝光诡异药剂师:我的病人皆为恐怖魂穿史文恭,开局不去曾头市慢着,请别叫我昭烈帝

<script charset="UTF-8" src="/static/js/m.js"></script>